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也受到约翰·奥斯邦小说的影响,描写在一战前夕,一名奥地利军人不择手段向上爬、最后自我毁灭的历程。雷德尔上校家境贫寒,又是犹太人和同性恋,他需要把这些全部伪装起来,才能在奥匈帝国的军队里步步高升。但他再怎么压抑真实的自我,有人还是把他当成贸然闯进他人世界的局外人。
雷德尔上校的精彩影评 · · · · · ·
上大学的时候,我特别迷萨博。说来已经是25年前了,我把他的电影都看了个遍。但是最喜欢的是这一部和米菲斯托。 他的画面极为优雅,而且用主观镜头表现了一个保皇党是如何成就的。一遍又一遍的喊着皇帝万岁。在他成年的时候,约瑟夫皇帝登基了。我们看到军备的腐败已经达到了极
这部电影追溯了一个真实存在的角色的故事:阿尔弗雷德·雷德尔上校,奥匈帝国军队的秘密部门负责人,于 1913 年 5 月 25 日自杀。 但这部电影呈现了一个更复杂的版本。 雷德尔上校不是德雷福斯上尉,这部电影也不是康复试验。它的主角雷德尔上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充当了奥匈
《瑞德尔上校》电影剧本 编剧/(匈牙利)伊斯特万·斯扎博、彼得·雷伊茨 翻译:胡祥文、鲍玉珩 译者的话 《瑞德尔上校》是1984年匈牙利、联邦德国、奥地利三国联合摄制的一部大型故事片。影片通过对瑞德尔这个受军国主义毒害的人物富有传奇、神秘色彩的遭遇,对这一段历史进
★★★半 ~ !
秉持‘忠君爱国’理念依靠才华上位平民野心家企图改变命运而不能的故事。现代民族国家要求的是对国家的忠诚高于对任何以亲缘/阶级/种族/信仰/文化所定义的群体的忠诚,但问题是脱离了这些概念交叉定义的国家是什么呢?即使把国家视为纯粹的官僚结构和权力机器,然而官僚依然是由以前述概念定义的人构成的群体...所谓对国家超越族群的忠诚,也就大概只有在非政治持份者的人群—也就是主角雷德尔这种人—才最有号召力。然而结...
秉持‘忠君爱国’理念依靠才华上位平民野心家企图改变命运而不能的故事。现代民族国家要求的是对国家的忠诚高于对任何以亲缘/阶级/种族/信仰/文化所定义的群体的忠诚,但问题是脱离了这些概念交叉定义的国家是什么呢?即使把国家视为纯粹的官僚结构和权力机器,然而官僚依然是由以前述概念定义的人构成的群体...所谓对国家超越族群的忠诚,也就大概只有在非政治持份者的人群—也就是主角雷德尔这种人—才最有号召力。然而结构性的悲剧是,即使明知一个非政治持份者也同时可以随时当做政治牺牲品被牺牲掉,但对雷德尔而言,用国家价值定义自身并在此过程中不惜拒绝和否定自己的族群身份和同性恋倾向是唯一可能改变其命运的出路,所以明明是悲剧而你还要参与其中去完成它。雷德尔最后仿佛为完成皇储给他设好的叛徒剧本般泄漏机密,可谓全剧缩影了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反映的有点类似法国 19 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红与黑》中于连式不择手段向上爬、最后自我毁灭的人物经历。曾列入1986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影片奖提名,评为1984—1985年世界最佳十部影片之一。雷德尔上校家境贫寒,又是犹太人和同性恋,他把这些全部伪装起来,在奥匈帝国的军队里步步高升。但底层人物的身份注定要挤入上层社会必然受到排挤打压,而且很容易在高层政治斗争的阴谋...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反映的有点类似法国 19 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红与黑》中于连式不择手段向上爬、最后自我毁灭的人物经历。曾列入1986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影片奖提名,评为1984—1985年世界最佳十部影片之一。雷德尔上校家境贫寒,又是犹太人和同性恋,他把这些全部伪装起来,在奥匈帝国的军队里步步高升。但底层人物的身份注定要挤入上层社会必然受到排挤打压,而且很容易在高层政治斗争的阴谋中成为牺牲品。
第五十八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冰淇淋的滋味
故事还是可以的,就是太长了。